左營中山堂憶昔
【作者速寫】張大中(筆名),少校退伍後,曾執教大學十五載,著有《中山先生與國際人士》上、下。
民國三十九年來臺時,左營軍區東側尚是農田。為日漸增多的海軍官兵與眷屬的精神生活調劑,而在鄰近左營還落寞的小市集邊,興築起中山堂。
中山堂為兩層建築,二樓座位是一樓的一半,不但是當時高雄地區最新穎且豪華的電影院,而且也是海軍重要的集會場所。因放映設備新、聲光佳而盛極一時,民眾聞風蜂擁而至,排隊買票蔚為風氣。
商機鼎盛 人潮似海
照例,中山堂每天下午一點半及六點各放映一場;週日或特別節日上午勞軍,憑票入場,通常每週更換一次中外名片。如是賣座片則延長映期。記得曾經有一部賣座片,是由林黛主演的《翠翠》(由作家沈從文的短篇小說改編而成),其主題曲有:「熱烘烘的太陽望上爬呀,望上爬,爬上了白塔,照進我們的家,我們家裏人兩個呀……」;電臺經常播放,傳唱一時。
另一賣座片由凌波、樂蒂主演的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,可說是「瘋」靡全臺,一時間大街小巷黃梅調不絕於耳,連續放映近兩個月,據說有民眾看到上癮,每天都要到中山堂報到。由於中山堂的叫好又叫座,促使附近商業隨之繁榮,在狹窄小街道上商店林立,尤其例假日軍民湧至,攤販密集,人來潮往,市況熱絡。
繁華落盡 燈黯燭滅
更有特色的是,中山堂援例在電影放映前一小時才開放入場,入門時會發給觀眾免費限量的「本事」(如A4紙的一半,用再生紙鉛印),簡介當期影片的內容,背面則預告新片,準時放映後,即關門不准觀眾出入。中山堂並規定:「禁止服裝不整、穿拖鞋入場」、「放映後不得任意走動、喧鬧或出入場」、「禁止攜帶飲食入場」(堂內從未設置販賣部)等等。
中山堂負責經理「大鼻子」(荷蘭人後裔),身材高,着海軍中校制服,每場開門入場時即在大廳穿堂中走動,取締違規,毫不留情,觀眾也都配合遵從。此一經營模式在當時高雄地區甚至全臺,可謂是絕無僅有的。
光陰荏苒,數十年來繁華落盡,如今電影院景氣不如往昔,中山堂也盛極而衰,營運日艱,終至燈黯燭滅,令人不勝唏噓!
(點閱次數:906)